德国无人机扰航事件增多 如何打好监管攻坚战?

据外媒媒体报道,德国航空交通管制中心表示,2018年该国无人机“黑飞”干扰航班事件频繁发生,数量已经大幅超过往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12日,德国各大机场共发生无人机干扰航班事件100多起,超过2017年全年总量。

据了解,德国2017年共发生此类事件88起,2016年发生64起,2015年发生14起。相比之下,2017年本来已有所好转,但是今年以来却再度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该中心负责人表示,“无人机“黑飞”事件逐年增加令人忧虑”。并且,由于机场雷达无法侦测小型无人机,上述统计数据均来自飞行员的肉眼观察。

鉴于此,德国企业开发了一套无人机识别监控系统。德国电信与德国飞行安全管理局合作开发了该款系统,只要无人机配备了移动通信模块,就具备了发送GPS数据的功能,从而解决了传统雷达的盲点问题,使得无人机更容易被定位和监控。

此外,德国沃达丰公司与欧洲飞行安全管理局合作研发了基于LTE移动通信标准的新型无线电定位系统,配备这一系统的无人机只要接近诸如机场等敏感区域,监管部门就能将其迫降到一个安全地方,同时还能回溯操作者。

更早前,在2015年伦敦举行的国防与安全设备展上,德国莱茵金属电子防务公司便向世人展示了对付无人机的激光系统。实际上,现如今反无人机枪已经成为了应对无人机“黑飞”的主要工具。

在法律规定方面,德国联邦交通部在2017年4月提出了新版无人机法规,已代替此前的规定。根据旧规,商用无人机,无论重量都必须拥有许可证;5公斤以下私用无人机,不需要相关许可证。

但是根据新规,所有无人机将需要有牌照,重量超过250克的飞行器必须在醒目位置上写有其所有人的姓名以及住址;驾驶大型无人机还需要有“驾照”,操作者必须持有有效无人机驾照,也就是必须具备飞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控能力。

除了牌照、驾照外,还必须到当地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并获得飞行许可才允许无人机在户外飞行;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军警设施、工业区、人群密集区、车站、机场附近等敏感区域、禁飞区域,禁止无人机特别是带摄像功能的无人机飞行;最后,新规还规定无人机限制飞行高度不得超过100米。

事实上,不只是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包括美国、中国等无人机市场大国在内,普遍都面临着无人机保有量快速上升后带来的“黑飞”、“扰航”等问题,甚至还有“伤人”、侵犯隐私、危害国家安全等事件的发生。

因此,对于各国来说,如何打好无人机监管攻坚战是摆在面前的一道主要难题。从各国主要形势来看,一方面加快调整、完善无人机相关法规、并推动标准规范建设,另一方面鼓励反无人机技术发展,这一双管齐下的方式正逐渐成为主流。而且,各国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同样在继续支持本国无人机产业发展,并没有因噎废食,这显然是最重要的利好所在。